(1)大氣壓測量
大氣壓應使用氣壓表測量。在進行包含排量的計算時,若壓力釋放裝置的額定排放壓力等于或高于O.15 MPa(表壓),則使用試驗當地的平均大氣壓即可滿足本規范的精度要求。在這種場合,記錄的壓力可以是平均大氣壓。
(2)溫度測量
1)根據操作條件,溫度測量可以采用玻璃管式液體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電阻式溫度計或熱電偶。除玻璃管式液體溫度計必須插到套管中外,所有上述溫度計可以直接插入管道中,也可插到套管中。當溫度低于150℃時,宜將測溫裝置直接插入管道而不附加套管。
2)當進行任何溫度測量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a)除被測介質外,測溫裝置同外界不應有因輻射或傳導產生的較大熱傳遞。
b)插人點的緊鄰部位和測溫裝置的外露部分應隔熱。
c)對于小直徑管道,測溫裝置的插入深度應穿過管道中心線;當管道直徑超過300mm時,應插入到介質流中至少150mm深處。
d)在輸送可壓縮流體的管道上,只要可能,測溫裝置應安裝在進行任何流量測量時最大介質流速不超過30m/s的地方。如果不可能這樣安裝,則可能需要將溫度讀數校正到適當的靜溫或全溫。
e)測溫裝置的插入位置應使其測量的溫度正如在試驗布置中描述的那樣能代表流動介質的溫度。
3)當使用玻璃管式水銀溫度計測量溫度時,該溫度計應有一個帶刻度的桿。當被測溫度同環境溫度的差值大于5℃且水銀部分露出時,應作露出桿修正,或使用露出桿式溫度計。
4)當使用溫度計套管時,套管應是薄壁的,其直徑應盡可能小。套管外表應無腐蝕或雜物。套管內應充以適當的流體,但不宜采用水銀。因為水銀的蒸發壓很低,會給人員健康帶來嚴重危害。當然,如果為此目的而采用了水銀,則必須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5)若采用熱電偶,則應具有焊接的熱端,且必須連同其外接導線一起在預期的使用范圍進行校準。熱電偶應采用適合于被測溫度和介質的材料構成。其電動勢應利用電位計或毫伏表來測定。熱電偶的冷端應利用一個冰浴(參照標準器)或通過在電位計加裝補償電路而構成。
(3)壓力測量
1)測壓點應布置在流動基本上平行于管壁或容器壁的區域。當測量小于0.1MPa的靜壓差時,可以采用液體壓力計。
2)試驗容器的壓力應為通過圖2-2所示取壓口測量的靜壓力。
3)背壓力應為通過圖2-3、圖2-5及圖2-6所示取壓口測量的靜壓力。
4)如果在測壓點和壓力計之間存在水位差或其他液位差,則應對壓力讀數作適當修正。
(4)流量測量
1)測量壓力釋放裝置排量的方法有:
a)亞音速推斷式流量計,包括孔板、流量噴嘴和文丘里管;
b)音速推斷式流量計,包括塞流噴嘴;
c)直接收集排放介質或其冷凝液的容積法或重量法。
2)測量壓力釋放裝置排量應視情況分別采用下列方法:
a)背壓為大氣壓時的蒸汽流量,采用上述1)a)或1)c)方法;
b)背壓高于大氣壓時的蒸汽流量,采用上述1)a)方法;
c)背壓為大氣壓時的空氣或氣體流量,采用上述1)a)或1)b)方法;
d)背壓高于大氣壓時的空氣或氣體流量,采用上述1)a)方法;
e)背壓為大氣壓時的液體流量,采用上述1)a)或1)c)方法;
f)背壓高于大氣壓時的液體流量,采用上述1)a)方法。
注:本節并不排除在背壓高于大氣壓時用音速推斷式流量計測量壓力釋放裝置排量的試驗。然而,由于通過這類流量計的壓降很大,這樣的試驗也許是不可行的。
3)一次測試元件
a)一次測試元件應置于被試壓力釋放裝置進口的上游側。安裝要求及儀表位置如圖2-2所示。孔板孔徑同管道內徑的比率應在0.2~O.7 之間。一次測試元件應在試驗之前進行檢查以確認其潔凈和未受損傷。
b)一次測試元件前后的壓差和流體溫度應利用連接在圖2-2所示位置的儀表進行測量。
c)在一次測試元件前面應有足夠長的直管段,以保證在靠近元件的流道內有一個相當均勻的流速分布。為保證壓力測量可靠,在一次測試元件的出口側也應有與進口管道同樣公稱尺寸的足夠長的直管段。
d)在排量測量過程中流動應保持穩定,差壓計上顯示的總脈動值(雙倍振幅)不應大于被測差壓的2%。當脈動值較大時,應消除脈動的起因,試圖就儀表本身來減少脈動是不允許的。
e)應采取措施避免使用通常會導致不穩定狀態的過濕蒸汽。一當用蒸汽進行試驗時,應使用節流式熱量計測量蒸汽干度。
(5)蒸汽干度測量
流動蒸汽的干度應采用節流式熱量計進行測量。熱量計的安裝如圖2-2和圖2-3所示。其蒸汽取樣管也可直接安裝在容器上,只要取樣管伸入到壓力釋放裝置進口噴嘴中心線正下方的流道中,同時不低于試驗容器的水平中心線。
(6)開啟高度測量
1)對于開放式或開孔閥蓋式結構,如果閥桿上端在試驗時可以露出,則可以把一個具有適當量程的刻度盤式指示計設置在閥門頂部以指示閥桿位移。對于封閉式閥門,其閥桿端部不能露出,應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便在閥蓋或罩帽的外面指示、讀取或記錄閥桿位移。無論何種情況,都必須注意使測量裝置不會對閥桿附加載荷,也不會妨礙閥門的動作。
2)當用蒸汽進行具有附加背壓力的閥門試驗時,開高指示器可能會顯示錯誤的讀數。這是因為當蒸汽進入閥門背壓腔時,蒸汽的溫度可能引起閥門零件的熱膨脹,從而在開高指示器上產生錯誤的初始讀數。當要求試驗結果具有很高的精度時,應把測量中熱膨脹引起的開高指示同閥門的真實開高區分開來。
(7)可以實行校正的狀況
1)蒸汽:其基準狀況為干飽和蒸汽。試驗中壓力釋放裝置進口處蒸汽的狀況應為最小干度98%,最大過熱度10℃。
2)水:其基準狀況為18℃至24℃。試驗中壓力釋放裝置進口處水的溫度范圍應為5℃至50℃。
3)空氣和其他氣體:其基準狀況為13℃至24℃。試驗中壓力釋放裝置進口處空氣或其他氣體的溫度范圍應為-18℃至93℃。
4)如果試驗狀況不在上述范圍內,則不可以實行從實際試驗狀況到基準狀況的校正。此外,不應對實際試驗壓力進行校正。
(8)介質成分
應使用物理性質明確的介質作為試驗介質。如果對流體的物理性質有疑問,應通過物理實驗或化學分析來確定。




天沃-不銹鋼三通球閥,與您資料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