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驗布置
a)流量計法:流量計及其輔助儀表的使用情況如圖2—2所示。在壓力釋放裝置進口和流量計一次測量元件處必須使用熱量計,而在一次測量元件和試驗容器上的溫度計則可以省去。應采取措施收集并計量試驗過程中在試驗容器內積聚的冷凝液。
b)稱量冷凝液法:圖2-3所示的稱量冷凝液試驗方法,包括冷凝器及輔助儀表。在壓力釋放裝置的進口使用熱量計是必須的。
注:如果被試壓力釋放裝置為開放式或開孔閥蓋式結構,這一試驗布置將不能測得通過壓力釋放裝置的全部蒸汽,一部分蒸汽可能經由閥桿四周及疏水孔泄漏出去。因而試驗獲得的排量結果將小于裝置的實際排量。當試驗有關方面認為必要時,應就確定上述蒸汽泄漏率的方法達成協議。
c)如果試驗有關各方同意,也可以采用其他試驗布置,只要最終試驗結果的誤差在±2.0% 以內。
2)用流量計方法測量流量的程序
a)升高壓力釋放裝置進口壓力。當壓力達到預期整定壓力的90%以后,升壓速率應不超過O.01 MPa/s,或為任何一個對精確讀取壓力所必要的更低速率。觀察并記錄裝置的整定壓力以及其他需要或有關的特性值。
b)對于重閉式壓力釋放裝置,繼續升高裝置進口壓力直到裝置達到并保持在排放狀態,同時觀察裝置的動作,記錄排放壓力和開啟高度。然后逐漸降低進口壓力,直到裝置關閉,同時觀察裝置的動作,記錄回座壓力。
c)對于重閉式壓力釋放裝置,重復a)和b),直到整定壓力、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均為確定和穩定值為止(至少應重復兩次)。
d)進行排量試驗時,升高裝置進口壓力使之達到并保持在額定排放壓力,直到流量測量儀表顯示穩定狀態。
e)關閉試驗容器疏水口,并記錄或標記水位計玻璃管中冷凝液的初始水位。
f)記錄下列各項:
——壓力釋放裝置進口壓力;
——壓力釋放裝置進口熱量計的排放溫度;
——壓力釋放裝置開啟高度(當適用時);
——流量計進口靜壓力;
——流量計壓差;
——流量計處熱量計的排放溫度。
g)維持穩定的排放狀態,并按預定的時間間隔以同樣的程序讀取和記錄數據。
h)利用秒表、帶秒針的同步電鐘或其他適當的方法記錄排放延續的時段和記錄數據的時刻。
i)用重量或容積測量方法確定試驗容器中在排放時段內生成的冷凝液量并作記錄。
j)緩慢降低進口壓力并再次記錄重閉式壓力釋放裝置的回座壓力。
3)用稱量冷凝液方法測量流量的程序
a)升高壓力釋放裝置進口壓力。當壓力達到預期整定壓力的90%以后,升壓速率應不超過0.01 MPa/s,或為任何一個對精確讀取壓力所必要的更低速率。觀察并記錄裝置的整定壓力以及其他需要或有關的特性值。
b)對于重閉式壓力釋放裝置,繼續升高裝置進口壓力直到裝置達到并保持在排放狀態,同時觀察裝置的動作,記錄排放壓力和開啟高度。然后逐漸降低進口壓力直到裝置關閉,同時觀
察裝置的動作,記錄回座壓力。
c)對于重閉式壓力釋放裝置,重復a)和b),直到整定壓力、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均為確定和穩定值為止(至少應重復兩次)。
d)進行排量試驗時,升高裝置進口壓力使之達到并保持在額定排放壓力,直到流量測量儀表顯示穩定狀態。
e)確定冷凝器熱側水位。
f)記錄下列各項:
——壓力釋放裝置進口壓力;
——壓力釋放裝置進口熱量計排放溫度;
——壓力釋放裝置開啟高度(當適用時)。
g)維持穩定的排放狀態,并按預定的時間間隔以同樣的程序讀取和記錄數據。
h)記錄用秒表、帶秒針的同步電鐘或其他適當方法測量的排放時段以及記錄數據的時刻。
i)再次確定冷凝器熱側水位,并精確測定和記錄在排放時段中在冷凝器內產生的冷凝液量(容積或重量)。
j)緩慢降低進口壓力并再次記錄重閉式壓力釋放裝置的回座壓力。
4)觀察機械特性
在試驗過程中,應利用聽覺、觸覺或視覺觀察并記錄機械特性。如果閥門發生頻跳、振顫或不能滿意回座,則應加以記錄。根據有關各方的協議,可以對裝置重新調整或進行修理后再重新試驗。應注意,過大而持續的振蕩可能導致閥門損壞并對試驗現場的人員造成危險。
5)記錄補充數據
在流量計法或稱量冷凝液法試驗過程中,可能要求或需要記錄與2.1.2.4(2)的2)或3)所列不同或補充的壓力。


天沃-不銹鋼球閥,與您資料共享!